通知公告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通知公告 >> 正文
让文化旅游业率先发展——七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
时间:2015-12-15    来源:中药系    作者:

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,在七大非煤产业中,文化旅游业发展条件最优、潜力最大、前景最好,要在非煤产业中率先发展。“像重视煤炭一样重视文化旅游”,无疑成为我省“十三五”布局中新的行动坐标。

山西文化历史悠久,文物古迹众多,且价值连城,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不言而喻。

一年多来,省委、省政府主动适应能源革命新要求,积极从煤炭思维、资源依赖的禁锢中解放出来,将文化旅游业置于七大非煤产业之首,在非煤这篇大文章中谋新局、发新声、开新篇,使其驶入新的发展快车道。

旅游业被视为“永不衰落”的朝阳产业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世界经济深度调整,复苏过程艰难曲折,出口和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。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,文化旅游逆势上扬,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。

一业兴,百业旺。旅游业直接促进终端消费,综合性强、关联度高、产业链长、带动面广,能够影响、带动和促进的行业多达110个。发达国家经历表明,促进旅游消费结构的升级,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。

门槛低,容量大。从粗放型到集约型,越是科技密集和资金密集越排斥劳动力,而文化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,则可带动5个间接就业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,要实现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文化旅游业大有可为。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其中吕梁、太行山区中有很多特色旅游资源富集区,可创造可观的旅游综合效益。

近年来,文化旅游业虽已成为各地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,但依然存在着思想障碍、体制羁绊、管理束缚、人才匮乏等因素,制约着整体行业前进的脚步,市场秩序、服务质量与游客的新期望还有较大差距。

思想不解放,思路不活。煤炭依赖的直接后果,就是“荷兰病”“资源诅咒”。资源开发对其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、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、社会问题突出,尤其使人的观念封闭保守。往往导致喊得多、做得少,没有把扶持和发展旅游业真正重视起来。

体制不健全,机制僵化。旅游业涉及面广、关联度高,却长期以来存在着“小管理”和“大市场”的矛盾。要么旅游部门职权小,心有余而力不足,职能难以满足产业庞大需求;要么多头管理,注重自身利益、眼前利益,形不成完整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,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规划不科学,开发盲目。各地市各自为政,注重局部小利益,把目光放在本地,强调自己的资源优势,简单规划,盲目上马,很少从全省或全国的角度考虑发展。同时缺乏统一规划与科学论证,盲目、重复、低质开发较为严重,与厚重的山西文化相去甚远,导致文化旅游产品品位不高。

未来五年山西的发展之路,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指明方向,要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为先导,加快发展接续产业。这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,是质量更高、效益更好、结构更优、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。这意味着,全省上下在经济发展中要始终保持战略眼光,做到蹄疾步稳、行稳致远。 以全新理念审视文化旅游资源价值。开阔视野,站在京津冀、环渤海、全国和全球的视角去认识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,进一步整合资源,强化头筹发展意识,不能拘于一域、小打小闹。要有新创意,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的开发模式,推出雅俗共赏的文化旅游产品。

以现代金融助推文化旅游快速发展。要学会用投资基金、上市融资、股权融资等方式,与金融部门一起积极探索“文化旅游+金融+互联网”等业态创新,探索“混合所有制+股权融合+股权激励”等模式创新,实施大集团、大资本、大平台发展战略,提高文化旅游业投资能力和整合集成发展能力。

以品牌意识提高文化旅游景区吸引力。酒香也怕巷子深,要加大“华夏古文明、山西好风光”旅游主题宣传推介,进一步加大旅游与互联网电商的深入融合,建立山西旅游线上线下销售平台,推动景区、旅行社运用微博、微信、微电影等新媒体营销。

以市场为主导加快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。转变思想观念,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办事,靠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统筹规划、理顺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。依法管理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,靠改革和市场的力量把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好发展好。

梦在心中,路在脚下,我们必须坚定信念、执着前行。

版权所有:山西药科职业学院 

地址:太原市民航南路16号 邮编:030031 电话:0351-7820613  

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0618号    晋ICP备05007286号